联系人:王经理
10元下单防水补漏修理,结账时竟被收取7300元;电线元上门开锁,终究花费近千元……新年前后,高价修理现象一再呈现。原以为寻常的修修补补,为何价格高到离谱?顾客怎么样才能够防止“踩坑”?
新年前,武汉的袁先生家里卫生间漏水,他随即经过某电子商务渠道联系了一家修理店肆。商家称能选用注胶方法快速修理,袁先生便依照商家店肆页面10元的标价下了单。当天下午4点左右,两名修东西的人来到袁先生家中,简略查看一番后,便开端打孔注胶。让袁先生意外的是,本以为仅仅简略的修补,花不了多少钱,结账时对方竟要价7300元。
“修理人员没有奉告用的什么胶、用了多少,只说是200多元1斤。”因为不了解详细行情,袁先生只得照价付了款。不过,漏水问题并未处理,随后袁先生又请来专业防水补漏公司做修理,花费2000多元。
广州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建勋以为,处理高价修理问题,一方面需求渠道负起职责,在价格这一块做到揭露通明,尊重消费知情权。另一方面,管理部门要加大查办力度,实在维护顾客的合法权益。关于顾客,廖建勋主张,修理前能够多方了解、比较,尽量在修理前谈妥价格,并留存文字、语音或图片依据。若遇到上当受骗的状况,顾客能及时与商家、渠道做洽谈交流,也能够向商场监督管理部门、顾客权益维护单位等进行投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