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市南区东海路海悦中心有居民在小区平台上“开荒”,“空中花园”引发了不少市民关注)。采访中记者看出,城市里此类“开荒”业主还有很多。还有不少小区居民,表达出对“空中花园”的向往:若能够合理合法建设,利用了空间还多了绿化,何乐而不为?为此,记者做了一番调查得知,2011年,岛城曾出台政策推动包括屋顶绿化在内的立体绿化,但至今仍无实施细则和规范。专家觉得,无论是承重、防水还是固土,技术难题都已解决,但存在规范缺席、技术应用不到位、缺乏科学养护等问题,推广过程并不顺利。
因平时热衷于花花草草,家住海悦中心的仪先生选择在平台上“开荒”,但这两天过得并不平静,小区居民投诉不断。
对于小区居民的投诉,仪先生表示理解,“最近刚刚把花盆摆上,还没整理归类,看起来确实比较乱,等花草长起来就好了。”仪先生说道,“以后如果有邻居也喜欢种花种草,同样欢迎他们上来。”仪先生还表示,虽然他很热心地在平台上搞绿化,但由于没具体的法律和法规和实施细则可供参考,他也只能摸索着推进此事,“首先排水系统肯定不能破坏,平台设计的承重也没超过标准,必然不会破坏楼体的结构。”仪先生说道。
除了仪先生,家住市北区桑梓路11号的范老太也经营着自己的“空中花园”,对于楼前的花花草草,年届八旬的她已经精心呵护了15年。记者发现,这处“空中花园”位于近400平方米的平台上,大大小小的花盆里有樱花、紫薇等花草树木,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,“种了这么些年了,等到夏天热了,风吹过也很凉爽。”
老人也提出,由于不知道如何种才会保证建筑不受损伤,她只能根据经验来种植花花草草,“平时很少用自来水浇花草,都是下雨的时候攒一些水浇上。”老人表示,为避免渗漏,一旦有积水,她都会及时清洗整理。不过,记者调查发现,一位网友曾在半岛论坛上发帖,称桑梓路11号“空中花园”漏水严重,一旦赶上雨季,楼下住户和商户家中就成了“水帘洞”。
记者调查发现,想在屋顶绿化的市民不在少数,家住错埠岭的的哥刘师傅就是这里面之一,“我们楼顶就一直空着,如果能种上花花草草就好了。”刘师傅说道,“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,如果种一盆两盆花草还很简单,但是种多了就担心影响楼顶的防水和承重,因为屋顶是公共部位,怕引起邻居反感。”
对于屋顶绿化一事,记者调查发现,城管和街道办同样拿不定注意。“如果居民在屋顶搞绿化时私建违反法律建筑,城管可以调查处理,但是很多人就是种几盆花,很难说违反什么规定。”一位城管工作人员面对诸多投诉这样回答。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同样表示,屋顶绿化没有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范,街道办在接到投诉后通常只能以劝说为主,市民如果想在屋顶合理合法地进行绿化,街道办也不能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。
而对于业主在屋顶绿化一事,物业同样很纠结,“养鸡养鸭我们能上去管管,但是有时候业主搞绿化,私有范围和共有空间界限不好确定,管理起来有难度。”物业工作人员说,虽然屋顶属于居民楼公共部位,但小区本身路面的绿化工作就很吃紧,屋顶绿化的管理工作更是难有人力和财力展开。
实际上,早在2011年出台的《青岛市城市绿化条例》中就提到,新建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进行立体绿化,而屋顶绿化就是立体绿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。13日,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城市园林建设处的吴先生和记者说,岛城目前确实还没有出台屋顶绿化的技术规范,“前期有人大代表曾经提出过相关建议,我们正在调研,目前还在研究过程中。”吴先生表示,如果市民有意在屋顶绿化,最好与社区物业沟通,了解居民楼的结构和承重,防止漏水现象出现,同时要征得其他业主的同意。
作为世界屋顶绿化协会的成员,青岛泽邦环境生态有限公司经理刘勇坦言,目前岛城屋顶绿化推行得“不是很理想”。“首先对屋顶绿化的好处认识不太到位。”刘勇说,屋顶绿化对环境大有裨益,除了能减轻城市“热岛效应”,还能有效削弱PM 2.5的影响,更能起到滞蓄雨水的作用。
刘勇介绍,目前屋顶绿化在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难题。“屋顶绿化包括阻根层、排水板层、保湿层等,其中土壤需要专门的机制土。”刘勇认为,屋顶绿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,后期的养护必不可少,“目前市区屋顶绿化最为成功的就是阳光百货的‘空中花园’,前期规划和后期的养护都很到位,所以现在绿化情况仍然很好。”
还有市民担心,一些老旧居民楼进行屋顶绿化可行性不强,对此,刘勇表示居民楼的新旧并不是影响屋顶绿化的决定性因素,“老楼的结构老化,荷载有限,进行花园式的改造并不现实,但是简单的绿化还是可行的。”刘勇还算了一笔账,一系列的楼顶绿化成本并不高,一般在每平方米二三百元左右,如果只是种植佛甲草和多肉植物等植被,成本还能控制在一百元上下。
现有技术可完全让“空中花园”合理地落地,那么哪里“卡壳”了呢?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教授李海梅,曾就青岛市屋顶绿化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研究,近几年也一直在关注着这样的领域。她调查发现,青岛“空中花园”仍存在不少问题。
据她了解,相比地面绿化,屋顶绿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,一般会包括隔离过滤层、蓄排水板、阻根防水层等,每一项都有着较高的“技术上的含金量”,有一个环节没做好,都可能会发生渗水的情况。李海梅调查发现,由于施工专业性与技术性不够,在施工中出现了忽视建筑防水、排水、栽培基质和植物选择等技术环节的重要性,对于原防水层保护不当,造成漏水等问题,严重限制了屋顶绿化的长远发展。
在李海梅看来,卡住“空中花园落地”的因素中,包含有防水、负载等技术应用,还缺乏规划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。屋顶绿化的结构中需要设置隔离过滤层,调研中李海梅发现有的“空中花园”不进行过滤层的设置,“甚至连蓄排水层也没有,是一种自然种植状态。”有的园艺公司没有相应的资质,在屋顶绿化建设上,甚至不知道要增加阻根层,导致根系穿透天台造成漏水,这种尴尬局面让李海梅认为,应培养城市屋顶绿化的专业人才,特别是既懂园林设计又懂建筑规划设计的复合型人才。
“绿化形式方面,由于是在屋顶,植物要浅根、抗旱,还要抗寒,选择上受限制。”对应存在的问题,李海梅提出了一些建议,比如要丰富植物的种类,加强技术攻关和科研工作、科学规划和设计建筑等。
李海梅认为,制定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规范,同时进一步规范实施工程技术和使用材料,这样有助于屋顶绿化的可持续发展。记者正常采访中,青岛泽邦环境生态有限公司经理刘勇也表示,屋顶绿化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,比如能够最终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相关单位建设“空中花园”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屋顶绿化不是一个新名词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量平屋顶建筑出现,就开始这一实践。屋顶绿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指标。
在屋顶绿化方面,上海市做得较为突出。上海在2013年由市建设委员会出台有关政策,利用专项基金扶持新建筑的屋顶绿化,对新建筑要求屋顶绿化面积达到30% ,目的都是希望在高密度城市中平面空间稀缺的情况下增加绿量。
杭州市曾出台《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,将屋顶绿化计入小区的绿化率。如果是建筑屋顶绿化,覆土厚度为1.5米以上的,按100%折算成绿地面积;厚度在1米至1.5米的,按80%折算等等。刘勇分析,正因为有了政策扶持,杭州、上海等地的开发商热情很高,积极地推进了屋顶绿化的发展。
德国:屋顶绿化技术世界领先,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广,政府立法要求新建筑平顶必须做屋顶绿化,否则不准建设;老建筑屋顶进行绿化,会得到补助金。20世纪80年代开始,注重研究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,采取政府和业主共同出资进行屋顶绿化的办法,鼓励屋顶绿化。2003年,德国屋顶绿化占屋顶总面积14%。
美国:私人住宅屋顶绿化可获5000美元补贴,每栋商业大楼可获1万美元。新建筑屋顶绿化的项目审批从简。必要时政府还可以给予低利率融资等补贴。
日本:凡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,屋顶必须有20平方米为绿色植物覆盖,否则要被罚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